出秦川通南北 西成高铁建成纪实

2017-12-11 184 0

  深秋的秦岭山脉五彩斑斓,一列列新型“黄金眼”动车组列车不断从山脉中穿梭而过,这是国内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
  西成高铁“四电”系统集成工程,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承建。该工程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且线路长,工期短。“我们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铁兵精神,发挥电气化局突出的技术优势、卓越的管理优势、强劲的竞争优势,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工程施工生产任务。”集团公司西成高铁常务副指挥长高斌文感慨地说。
  西成高铁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中国铁路西安局、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西成客专标准化评定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对标评价工作,历时一个月的标准化评定,最终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在参加评定的13家单位中以97分的好成绩排名第三。
  几年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通过将技术创新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打造出一项项内实外美的精品工程,实现了干一项工程、创出一个品牌、拓展一方市场的发展目标。
  整齐待发的接触网队伍
  “互联网+”施工管理
  “标准化不是在墙上挂标语、标识牌,也不是简单的搞一些‘复制+粘贴’,更不能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董建林如是说道。把创新因素融入到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中,立志打造标准化、数字化工地。各专业施工文件“翻译”成二维码,并制成标识牌放置于各工点入口醒目位置,现场施工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完整的施工文件;中心料库每种材料设备制作了新的“身份证”---二维码,将材料设备信息录入电脑,领料人员只需在电脑上检索就清楚地找到材料设备码放位置,方便快捷。
  西成高铁“四电”施工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山区道路狭窄,通行条件差,管理人员每天行程可达200多公里,面对此种情况,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现场施工情况利用视频照片等方式共享在微信施工群内,管理人员通过视频照片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及时整改,这样既节省了管理人员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程。 
  油菜花海中的洋县西牵引变电所
  “方法赞-”生态保护
  西成高铁途经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一定要贯彻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西成高铁打造成一条绿色环保生态线。”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功民项目检查中说到。为了让这些国宝在“家里”不被施工打扰,项目部多次与各方进行沟通,山区所亭选址、供电线路等方案不断优化,从保护区核心到最边缘,从原有17800平方米减少到4800平方米,最终确定采用330千伏 GIS组合电器、27.5千伏GIS开关柜、箱式分区所、箱式AT所等多种集成程度高的设备;打破常规所亭布局,结合所址范围内高差较大的现场地形条件,采用阶梯型的布置方案,将当地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
  秦岭山区共分布鸟类42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8种,鸟类物种资源丰富多样。为了保护这些野生鸟类防止其误碰高铁线路设备,项目经理董建林在西安市图书馆查阅大量秦岭山区鸟类资料,深入山区观察鸟类生活习性,走访本地村民了解当地鸟类特征,最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隧道口加装防护网、增加正馈线绝缘子长度、改良现有驱鸟装置等多种方式,从而有效减少鸟类对高铁线路设备的危害。
  信号机械室内透明静电玻璃
  “新工艺×”工匠精神
  “随着高铁建设速度的越来越快,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越来越精细,北方公司的工艺标准提升永远在路上。”北方公司总经理徐元成在公司高铁“四电”系统施工工艺标准定标会议中强调。这次施工工艺标准成果固化工作形成的《高铁四电系统集成精细化施工工艺标准集》《电化工匠-四电工艺手册》,是北方公司对当前高铁四电施工经验的首次全面系统性的总结,是打造高铁四电施工行业一流标准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这条施工线上,施工工艺亮点非常多,一群年轻人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提出了多个“首次计划”。例如首次在变压器油池内设立人行检修平台;首次在信号机械室内采用透明防静电地板;首次在电缆沟内采用可拆解模块化防火墙;首次在通信机械室采用上下走线架方式布线,将光电缆、电源线 数据线分开布设;首次采用BIM技术指导线缆敷设施工……在静态验收阶段,一位铁路总公司专家对着佛坪牵引变电所内的电缆桥架说,“这种新式的‘韭’字形电缆桥架非常适合狭小空间内的电缆排布,完美地解决了高压电缆故障时更换困难的问题,看来北方公司对于户内型所亭电缆排布是非常有研究的,这种敷设工艺一看就是下过硬功夫,整体非常整齐美观,对工艺标准要求极高”。
  动态试验期间,秦岭山区45公里的25‰长大坡道再次“跳”出来成为西成高铁顺利开通的“拦路虎”,原因是经检测发现接触网竖曲线发生离线率过高现象。项目常务副经理徐光红利用天窗点,每晚奔走在秦岭山区,跋山涉水一步一步对接触网导高进行“丈量”精调,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多方共同研究,对比离线率与竖曲线关系,得出造成此现象原因主要是环境温度变化时长大坡道竖曲线上接触线向下坡方向偏移造成接触网弹性不均匀度较大形成离线率过高和长大坡道竖曲线上动车组受电弓运行过程中对接触网冲击形成高频低幅振动,分析并计算出接触网中心锚结的设置位置和接触网下锚补偿张力,并将接触线导线平整度从每米小于0.1毫米验收标准调整到每米小于0.03毫米,最终解决了接触网离线率过高问题,保证了西成高铁动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西成高铁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批默默付出坚守岗位的员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中,李亮亮戴着头灯,背着干粮在一进一出至少16公里的隧道中进行箱盒配线,四周寂静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秦岭最深处,人烟稀少,吃饭用电都是问题,山区没有手机信号,范鹏飞用了767天的坚守,一步步见证了山区变电所的从无到有。
  高铁电缆自动敷设作业车上道作业
 “硬科技÷”降本增效
  西成高铁桥隧比高达90%以上,最长隧道长达16公里,施工期间隧道照明条件差,粉尘大,且隧道外桥梁作业面最高达35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加上秦岭山区恶劣的天气,给电缆敷设造成诸多不便。
  在进场之初,项目部就组织技术骨干对现场进行考察,结合西和西宝客专的优秀施工经验,突破性地研发了“高铁双向自动光电缆敷设作业车。”这台“神器”集施工作业车运输、摄像头引路、滑轮组导线、机械臂布线于一体,通过电机带动滑轮恒力拉动以及机械臂精准投放光电缆,实现行车与布线同步进行。
  经过现场实践,一盘长达3公里,重达6吨的10千伏贯通电缆线,传统人工电缆敷设需要300个工人,且每天最多敷设7公里,而智能放缆车只要3名工人,每天可以敷设35公里左右,敷设效率直接提升了5倍左右,不仅成功解决敷设效率低、临空作业危险性高等问题,也解决了受力不均或与尖锐物接触造成光电缆外皮破损等隐患。“要多引导员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发明创造,更要把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出去”。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工会主席史道泉坐在放线车上高兴地说。
  接触网技术员精调导线
  4G+高铁双同步 打破隧道沉寂
  在建设过程中,进入秦岭山脉施工与外界联系一直是一个问题,尤其在冬天,一旦大雪封山,交通隔断、信号不通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西成高铁的通信问题成为项目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为了保证无线信号精准释放和接收,承建西成高铁无线信号网络建设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北方公司,在建设中发挥高铁四电集成优势,优化方案,使公网与高铁专网施工无缝搭接,实现了“同施工、同验收、同开通”。在国内高铁线路首次实现了4G信号全覆盖,经过试运行中测试发现,即便是在穿越秦岭山脉的长大隧道群,手机信号依然良好,可以进行视频通话。
  由于要在山区安装组立铁塔,而铁塔位置位于秦岭的一处山沟里,只有简单的羊肠小道,遇到暴雨和下雪天气,更是人畜无法通行。项目负责人马治东多次深入现场寻求解决办法,最后决定采用马匹车队驮运的方案。为确保马匹运输的安全性,一方面对运输队伍精挑细选,再由现场技术人员随队负责,确保材料设备能够安全运达现场,另一方面,项目部组织专人对秦岭山区天气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及时汇报天气状况,确保运输安全。
  西成高铁接触网全线架通
  红色党建促发展
  项目党支部在围绕生产经营,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方面下足了功夫,培养出一支高素质施工管理团队,确保了项目发展和党的建设齐头并进,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落地,为项目优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项目书记白雄雄常说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点多处于秦岭山中,点多、线长、面广的项目实际成了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拦路虎”,他结合实际改良党建工作方法,找准坐标点,以工区为着力点,制作宣传横幅、党建宣传栏。利用“互联网+党建”为基层党建提供智慧通道,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党建工作突破工程线路的限制,项目党员干部可以同一时间在手机上在线学习、相互交流、远程上党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党政知识灵活化,党员故事生动化,阅读量一度达到2000+。
  工区长及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践行党员干部跟班作业,实现了“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保质量”,达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形成了生产与党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几年来,项目共获得国家专利19项,国家及省部级QC成果奖3项,省级工法8项,科技论文3篇。通过将技术创新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打造出一项项内实外美的精品工程。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北方公司将扎根三秦大地,继续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创造新条件。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