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 打造金牌技能人才队伍

2016-04-05 150 0

  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精益化、国际化、补短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树立示范带动作用的技能榜样,大力弘扬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打造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3月12日至18日,公司团委联合人力资源处在徐工技师学院开展了首届“徐工基础杯”装调人员技能竞赛,公司所有装配、调试、电气类一线工人共计315人参加了这次大赛。

 
  1.各司其职 尽伯乐之力

  本次大赛共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笔试主要考核员工的理论素养和识图能力,操作主要考验员工的装配技能、调试精度和电气装置部分。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从大赛的策划、命题的考核点、比赛时长,到大赛的组织实施各个环节都精心筹备,多次开展技能大赛专题讨论会,并赴考试现场实地勘察,进行试验操作,由徐工技师学院专业教学老师担任评委。同时,比赛内容选取了非日常工作接触的部件,以确保更加客观的甄别技能水平,消除了因从事不同岗位、不同机型而引起的偏差。

 
  2.摩拳擦掌 看沙场点兵
  清晨7:30,大赛准时开始,参加第一批次比赛的员工沉着冷静,拆卸、装配、调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手中的工具不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仿佛在为选手呐喊、助威。为了确保大赛的有序进行,此次大赛共分为两个赛场:第一赛场为装配调试赛场,比赛内容为驱动桥主传动器的装配和调试;第二赛场为电气装置赛场,比赛内容为电气系统三相平衡电路。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参赛人员无不精心备战,以最饱满、最专注的精神状态参加这次大赛。

 
  3.厉兵秣马 铸大国工匠
  屠狼之年,如何补足技能人才培养的短板?公司继焊接类、售后服务类技能人才技能竞赛之后,掀起了全员学技能、全员比才艺、全员岗位认证的风潮,培养员工视质量如生命,在生产、销售、后市场各个环节,让“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引领全体技能人才向更高端、更精密、更专注的大国工匠迈进!

 
  此次技能竞赛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对三大主机产品装调人员进行的大规模、科学化、系统性的摸底,既是衡量员工技能水平的一把尺子,更是促使员工学习技能、发扬工匠精神的催化剂,同时,开启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后续的各类人才技能比武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十三五”人才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伸阅读
工匠精神”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更让那些精于品质、精于创新的中国制造人精神一振。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有哪些内涵呢?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是日本金刚组公司,其专业从事寺院建筑建造及维修,至今已有1437年历史。直到今天,金刚组仍在坚持用传统建造技术,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全部用手工打磨。在这些精美的柱子和横梁连接的内侧部位,经常可以看到如“坚固田中”的字样,只有检修拆开才能发现。“这是金刚组师傅的习惯,是给未来的人看的,要传达的意思是: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数百年后无论何时改修,工匠后辈们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心意。
——整理自《人民日报》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