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区某大厦20多米深基坑导致周边道路沉降开裂

2016-02-22 146 0


南山某大厦施工工地深坑给周边土地张力造成影响。

深坑让附近的人行道路产生裂缝。
  在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都市中,施工工地往往是高楼大厦间的不速之客,它们会带来安全隐患、灰尘噪音、交通拥堵等等,但它们又是一座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存在。春节前,市住建局兵分多路对全市施工工地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其中,南山区某大厦20多米深基坑导致周边道路明显沉降开裂,附近居民大呼“路过时得小心翼翼”。市住建局相关执法人员表示,该工地将停工至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后才能恢复施工。
  数据
  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发生后,市住建局开展全市建设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建筑工地1103项次,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061人次,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557处,其中重大隐患21处,截止目前已处理532处,处理率95.5%,其中重大隐患已处理20处。针对查出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共发放《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13份,《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87份,《省动态责任扣分通知书》188份,对2家企业、6名个人进行了红色警示(红色警示意味着企业不得参加投标),对18家企业、38名个人进行了黄色警示。
  现场直击1
  地点:南山区某大厦深基坑工程
  20多米深基坑
  导致周边道路沉降开裂
  春节前夕,全市施工工地开始陆续停止作业。记者随市住建局执法人员来到南山区某大厦的施工工地。远远望去,工地四周被围栏护起,乍一看,与普通的工地并无二致。走到施工现场,才发现这是一个面积颇大的深基坑工程,最深处将近30米。工地旁边居民楼、写字楼和商务大厦林立,距离最近的高楼大约在200米以内。
  据介绍,该基坑工程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基坑深度为22~27米,2015年初开挖,目前开挖深度约为22米,工程桩正施工完毕。记者随后来到距离该基坑较近的大厦旁,发现该大厦与基坑之间的人行道已有多处裂缝,看起来颇有点触目惊心。
  由于大厦内设有大型超市,周围来来往往的人还真不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里,刚开始还只有一两道,后来才发现裂缝越来越多,每次经过都是小心翼翼。”一位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陈先生表示。执法人员的到来引来不少人的围观,前来超市买菜的汪阿姨边看边摇头,“这路太危险,以后还是绕道走。”
  专家:
  地面沉降存在隐患
  在当天的执法现场,执法人员对深基坑进行了深层水平位移、锚索应力、桩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管线沉降、周边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等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北侧管线、地表有沉降,引起了该段室外和人行道路开裂及台阶下沉等现象。
  地面沉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按照建筑施工方面的相关标准,地面沉降的安全范围为基坑深度的1.5%,也就是说,这个工地周边的地面沉降范围最深不超过4厘米。“按照这个标准,地面沉降深度已存在隐患,必须整改。”执法人员表示。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该基坑工程存在四大施工风险:超深基坑的开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地质条件复杂(局部含砂层),锚索施工致使坑壁渗水;周边管线及道路对基坑失水及变形反应敏感;北侧房屋基础形式均为天然基础,对锚索施工反应敏感。
  市住建局:
  停工至保障措施落实
  到位后才能恢复施工
  跟随检查组一起来到现场的工程师肖先生告诉记者,市质安站对深基坑工程采取了分级管理,根据基坑的重要性、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基坑变形情况分为ABC三级,C级是最高的监管级别,每周会对监测数据和现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如果巡查发现确实存在监测数据超标及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执法人员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执法措施。市住房和建设局专门发布《关于加强深基坑工程和降水工程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桩锚支护结构及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施工采取了更严格的管控措施,规范各责任主体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大厦基坑近期监测数据已超出设计控制值,且北边道路、地面出现了明显沉降开裂情况,市质安站已下发停工令,要求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目前现场已停止土方开挖,并对道路进行了注浆加固,对地面开裂进行了修补封闭处理,现在监测数据正常,边坡及基坑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不存在即时安全隐患。
  “对于下一步施工,我们要求相关单位研究编制切实可靠的施工方案,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施工图须经严格审查,只有相关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后才能恢复施工。”市质安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场直击2
  地点:南山区南头北环大道北侧的前海东岸房建工程施工现场
  工地笼梯支架螺丝扭矩达不到标准。
  险!施工电梯防护缺口超标 极易导致高坠
  市住建局: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施工单位于三日内整改到位
  春节前夕,市住建局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南山区南头北环大道北侧的前海东岸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工程包含7栋塔楼,高度为115米,共38层, 2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目前该工程主体施工至23层,未封顶。检查组一行乘坐施工电梯来到在建的17层,从电梯走上卸料通道时,通道两侧20多厘米宽的缺口令所有在场者一惊。“缺口这么大,就算是个大块头的工人,一个趔趄也会发生高坠事故啊。”现场一位专家表示。
  这位专家介绍道,就该房建项目现阶段来看,主要有4种危险源:多台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机械,存在倒塌和物体打击的可能性;悬挑外脚手架、卸料平台、模板支撑架,存在有高坠和坍塌、物体打击可能性;配电房、临时用电及小型钢筋加工机械等,存在触电和机械伤害的可能性;临边洞口,存在高坠可能性。
  当日,监督执法人员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了一次例行监督抽查。市质安总站蒋科长告诉记者,本次抽查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情况,但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和问题:施工用电方面,检查了钢筋加工场,发现部分电箱安装位置偏低,不便于操作,调直机开关箱内保护零线松脱;建筑起重机械方面,执法人员检查了3#施工电梯,发现其17层卸料通道两侧防护不严,防护缺口达到了25厘米以上,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目测发现4#施工电梯也存在类似隐患;土建方面,执法人员检查了3#楼17层、18层和19层,发现一处外架扣件拧紧力矩低于标准值,部分预留小洞口未防护,部分阳台窗口临边仅设置了一道防护栏杆,规范要求是两道栏杆。
  针对以上隐患和问题,市质安总站按相关执法规定发放了一份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于三日内整改到位,监理单位做好督促和跟踪工作,同时,施工、监理单位应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纠工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建筑工地的施工安全生产,最终是要靠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主体责任单位不断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水平来实现。”市质安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部门回应
  市住建局:
  优化深基坑等工程支护结构标准 大幅降低基坑变形对周边的影响
  建筑施工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安全生产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深圳将强化六大体系,夯实建筑施工安全基础。在提高建设标准方面,将优化轨道交通、深基坑等地下工程支护结构标准,提高基坑的安全性,大幅降低基坑变形对周边的影响。
  当前,深圳市共有在建工程1600多项(不含水务、交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8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近3年来我市建筑施工高坠事故居多
  深圳市是一个多台风、多暴雨的城市,恶劣天气会给施工现场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容易造成深基坑坍塌,边坡垮塌,围墙、塔吊倒塌等事故。
  数据显示,近3年来,该市建筑施工累计发生事故14起,累计伤亡人数14人。从事故类型来看,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5种,其中高坠事故居多。从工程类型来看,多发生在房屋工程和地铁工程中。从建设过程来看,则多发生在主体工程和装饰装修阶段。
  平均每个工地检查
  频率都超一个月
  “建筑工人从业门槛低,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不高,加上用工紧缺,经常在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缺失的情况下上岗。”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市场行为还需规范——建设单位存在随意压缩工期、造价的现象,施工单位非法分包和转包,压缩安全投入。塔吊、施工电梯等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租赁、维保行业门槛低,隐患较多。这位负责人坦言,受人员力量不足等限制,全市1600多个工地,平均每个工地的检查频率都超过一个月。
  记者了解到,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发生后,市住建局立即组织开展了全市建设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从检查的总体情况分析,我市建筑施工总体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但问题与隐患依然突出,企业的责任意识依然不强,施工安全与建设速度、成本之间的矛盾仍然较为尖锐,隐患整改与闭合需要更强有力的措施与投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六大体系
  遏制事故发生
  如何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住房建设系统将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六大体系,夯实建筑施工安全基础,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包括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夯实安全基础体系、突出预防预控体系、构建群防群治体系、严格执法追责体系、革新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
  建设标准的提高,能极大地提升安全水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将优化轨道交通、深基坑等地下工程支护结构标准,提高基坑的安全性,大幅降低基坑变形对周边的影响。在建成区等敏感位置淘汰一些安全性差的设计标准。加强前期勘察和动态管理。提升施工前针对地质条件、周边管线和房屋等勘察工作的密度和精度,引入施工全过程动态管理,用第三方监测指导施工,提高应变能力。此外,强化重大风险源的监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市住建局正在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建造方式,减少手工操作及现场湿作业,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以建筑产业化、劳务市场化为抓手,逐步培养起成建制的产业工人队伍。
  他山之石
  日本:每天组织召开晨会讲解当天安全注意事项
  在安全环境创造方面,中国以工人自主创造为主,比如操作平台搭设,高度依赖人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很少有专门的休息场所。日本企业提供专用的设备设施,有较多方便施工的工具、机具,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规定工作时间,设置休息场所。
日本实行每天晨会制,主要议题就是强调安全和尚念经式管理,看似简单的管理方式,却在安全管理上收到奇效。按班组每天组织召开晨会,讲解当天安全注意事项,并将危险告知等内容动态更新。
  香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政府与安全事故脱钩
  根据《建筑物条例》规定,香港屋宇署对私人发展工程的管理实施的是间接管理,其管理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政府与安全事故脱钩,强调政府实施的监管属间接监管。政府管理的重点为建筑工程的建筑标准及认可专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并不对施工安全事故承担责任。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