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桩的趣闻与轶事 丛谈之11 中国古建筑的基础——松木桩

2015-12-03 11619 0

中国古建筑的基础——松木桩
史佩栋助理 王晓桐 许元祥

  松木桩在我国古建筑的应用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松木桩耐水,防腐,在古代建筑的基础工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就让我们跟随笔者来探寻一下吧!
  徽派古建筑的松木桩应用
  徽派建筑是积淀了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丰碑,在这丰碑之上,松木桩作为承载徽派建筑的柱石和基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一 徽州古村落
  徽派建筑传统技艺是徽州工匠维持生计的无形财富,徽州古代工匠以砖、木、石、铁、窑五种匠人组成“徽州帮”。这些工匠凭借锯、凿、尺、刀、板、锤、铲等各式工具开展工作,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徽州建筑传统技艺同时得以展示。各工匠均有明确的分工,铁、窑两种工匠为建造房屋提供建筑材料,砖、木、石三种工匠相互配合,具体负责施工建造。
  当时石匠活的施工程序主要有:挖脚——采石——砌石基——制安细料等工序。
  所谓挖脚,又称挖屋角。营造房屋首重基础坚固,下基础前必须放线挖土,谓之挖屋脚。屋脚须挖至老土,因徽州山区地质复杂,若屋脚挖不到实土层,会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古代徽州匠人采用打松木桩(千年桩)处理、桩摆布为梅花形,即五个一组。
  继新世纪以来,在重振徽派建筑、再展徽匠雄风的今天,作为安徽建筑业“基石产业”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迎来了标准的“大修”,从而使我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又有了更加坚实的质量标准支撑。松木桩和混凝土管桩迎来了历史性交接的时刻。

图二 徽州棠樾牌坊群

图三 徽风皖韵
  但是,远去的,仍是一道风景。徽派建筑融简洁、高贵、富丽于一身。青瓦白墙、徽风皖韵都因为这些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的松木桩而流传千年!

图四 松木桩
  灵渠大坝的基础——松木桩
  松木含有丰富的松脂,而松脂能很好地防止地下水和细菌对其的腐蚀,有“水浸万年松”之说,所以松木桩适宜在地下水位以下工作。但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则不宜使用松木桩。著名水利工程——灵渠的基础处理也采用了松木桩。
  灵渠景区位于漓江上源“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桂林米粉发源地”的桂林兴安县境内,距离桂林市只有50公里。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1年,是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大业而建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灵渠全长37.4公里,是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灵渠的开凿,连接了湘江和漓江,也从而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从秦朝到民国两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原和岭南唯一的交通枢纽,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灵渠的运输作用被逐渐取代,但至今仍发挥着灌溉的作用。灵渠的建成,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化文明的融合,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

图五 灵渠正门
  灵渠彰显了中华民族先人们开山引河的高度智慧,被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评价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的精华工程“人字形”大坝的坝基全部用长约2米的松木桩打成排桩。因松木有松脂油,在水中浸泡时间越长越牢固,有“水泡万年松”之说。1988年11月兴安水电局与兴安博物馆合作,沿着现在铧嘴南侧边线往上游勘探和开挖深沟,挖出松木桩三根,下图是其中保存最好的一根,一直泡在水里保存。

图六 从灵渠挖掘出的千年古松木

图七 灵渠古大坝
  历史总能沉淀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厚重美感,当一座古坝经历千年,组成它的一砖一石一树一木,都如同有生命一般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松木桩历经千年洗礼,把那份历史的厚重呈现给我们。我们在赞叹和感激的同时,也由衷敬佩我们祖先的智慧,生起自豪之心和精进之志!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