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建华工程奖”获奖成果介绍

2015-11-06 6416 0


 
 一、“建华工程奖”简介
为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提高预制管桩技术水平,加快桩基行业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华建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华建材集团)于2013 年设立了“建华工程奖”。
“建华工程奖”采取推荐与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在预制管桩领域生产、设计、施工、应用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奖励设集体奖一、二、三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并可根据当年获奖成果的实际情况,增设集体和个人特等奖。
为了确保奖项的公正性、权威性,“建华工程奖”成立了由 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 13位行业专家组成的奖励委员会,并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和其他有关行业学会(协会)的支持与指导下开展工作。
建华工程奖”的设立,将努力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2014年度“建华工程奖”申报、评审过程简介
  2014 年 7 月 1 日,建华建材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申报 2014 年度“建华工程奖”的通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官网、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官网也同时予以发布。
申报结束后,“建华工程奖”奖励办公室经请示奖励委员会主任杨秀敏院士,聘请了由院士、研究员、教授、高工等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依据“建华工程奖”章程,于 2014年 12月对成果进行了审查。
经专家评审,今年共评选出集体二等奖 4项、个人一等奖 1项、个人二等奖 1项。2015年 3月 1日至 2015年 3月 31日,建华建材集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等官网对成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示。至公示期满,未收到投诉意见。按“建华工程奖”章程的有关规定,公示结果即为最终结果。
三、2014年度“建华工程奖”获奖项目简介
  ●集体奖
  1、人工岛环境下 PHC 管桩基础的设计与应用
  完成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获奖等级:集体二等奖
成果介绍: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上,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均有腐蚀作用,且普遍分布有软土层。
该工程共使用约1.2万根特制PHC管桩,总桩长约50万米。对PHC管桩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桩身、接头、桩尖等部位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抗腐蚀性能的措施;桩基承载力计算中计及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并结合类似场地 条件的试验结果采取负摩阻力的近似算法;工程根据勘察孔土层情况逐个计算承载力,确定桩长,并对不同桩长进行了精细化的配桩设计,避免了大范围截桩;根据场地内分布有孤石的情况,通过试桩确定了合理的收锤标准,也满足了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专家评语:该成果充分考虑了人工岛环境的特殊性,采用特制的PHC管桩进行施工,并通过多种创新方法,提高了打桩质量和效率,节约了造价,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求,有益于推动PHC管桩的广泛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
2、预应力管桩在路基及建筑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获奖等级:集体二等奖
成果介绍:该成果为预应力管桩在路基、特殊土建筑地基和建筑复合地基等条件下的应用研究。
关于管桩在路基中的应用部分,成果研究了填土路堤条件下预应力管 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垫层加筋、桩帽作用及复合地基承载力与侧向 变形和“基础”沉降规律;研究了预应力管桩应用于路基工程的工作机理, 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路基系统的影响比重;研究了加筋垫层和桩帽配 合使用对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及垫层加筋与桩帽设计方法; 建立了加筋垫层与桩帽设计的新方法;建立了路基工程中预应力管桩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连霍高速拓宽项目等路基工程之中。

 
关于管桩在特殊土建筑地基中的应用部分,成果提出了利用管桩挤密地 基土以减轻或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及可液化土的液化性,达到建筑基础设置 和地基处理双重目标。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项湿陷性黄土及可液化土地区建筑基础工程之中。
关于管桩在建筑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成果采用现场试验、数值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刚性基础下管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并结合工程实践,使预应力管桩成为复合地基可供选择且经济合理的增强体形式。
专家评语:该成果解决了我国加宽道路工程的施工和工后沉降控制的问题,促进了我国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的科技进步;分析了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挤土效应,并利用其消除地基缺陷,提高了地基承载性能;研究了刚性基础下管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该成果解决了工程难题、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工期,对扩大预应力管桩的工程应用范围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老黏土地区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获奖等级:集体二等奖
成果介绍:该成果以安徽老黏土地区特有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实验、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老黏土地区设计、施工、检测与管桩质量事故处理等关键技术,揭示了老黏土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机理、挤土效应规律及管桩承载力与休止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针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检验方法,解决了安徽老黏土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与施工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该项成果在安徽省近 500个建设工程项目中获得应用,部分成果应用于安徽省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4/5005-2014)。




应用案例:芜湖长江二桥
简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芜湖长江二桥中成功应用,该桥长约13公里,北岸接线长23公里,南岸接线长约21公里。
应用案例:合肥市滨湖世纪城
简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合肥滨湖世纪城住宅区成功应用,该项目为超大型复合型地产项目,项目占地为25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80万平方米,商品房数量约24000套,项目的物业形态包括普通住宅、高级住宅、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标准酒店、学校、商业街、写字楼等多种物业类型。
专家评语:该成果解决了安徽老黏土地区管桩设计与施工的技术问题,为管桩在老黏土地区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对提高老黏土地区管桩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对其他相关省市的管桩标准和图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高承载系列新型预制桩与静钻根植施工技术开发
  完成单位: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等级:集体二等奖
成果介绍:本成果开发了新型预制桩及非挤土施工技术;提出了预制桩设计方法、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及非挤土施工桩基受力机理和承载力设计方法,建立了高性能预制桩力学性能及桩基承载力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系统;研制出桩端扩大直径,桩身带有等间隔大突起竹节桩;开发了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研制了内外模双重壁体式钢模、生产设备及自动公双循环流水线。静钻根植施工技术具有承载力高、环保节能等优点。

 
  专家评语:该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应用前景良好,所开发的竹节桩及非挤土施工技术可带动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对我国预制桩行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保护环境、降低工程造价,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个人奖
  1、刚性桩(管桩)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人:东南大学刘松玉
获奖等级:个人一等奖
成果介绍:该成果针对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深厚软土地基处理难题,率先开展了刚性桩(PTC、PHC管桩)复合地基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桥梁工程桩基、路桥过渡段、拓宽工程的应用技术等。研究揭示了刚性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效果、路基加宽工程沉降变形规律、桩土应力分担规律等,建立了高速公路工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固结、桩帽与加筋等设计计算方法,编制了高速公路管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多条高速公路工程中大量应用。



专家评语:该成果推动了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水平,解决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拓展了刚性桩在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性能研究及新桩型开发
  完成人: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永超
获奖等级:个人二等奖
成果介绍:该成果主要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结构性能,并开发了新桩型和新工法。
成果进行了专项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试验,得出土质地基条件下管桩承受水平力时其破坏模型为受弯破坏而非受剪破坏的结论,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管桩抗剪承载力以及抗震条件下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验算提供参考;研究了管桩的受拉承载性能,量化分析了将其作为抗拔结构时的抗拔性能及破坏形式,提出了管桩用作抗拔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抗拔管桩的控制节点;开发出适用于软土地区的扩孔灌浆管桩和抛填石及硬土夹层场地管桩应用技术。开发的新工艺成功用于国家重点项目大推力火箭工程和某核电站项目,拓展了管桩的应用范围。



 
  专家评语:该项成果提高了管桩的技术水平,扩大了管桩的应用范围,在管桩的理论和应用推广上有圈套创新,对行业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成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