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基坑支护中自钻式锚杆的应用技术

2015-09-28 207 0

   [摘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地质特征的自钻锚杆施工技术,研究了其施工工艺、操作要点,探讨了监测方式,实施的过程中效果显著,技术先进可行,在许多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主楼地上23层,地下1层,裙楼地上4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60000m2。基坑平面尺寸117m×62m,有效支护深度为10m,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北侧为4层砖混结构,东侧中段距基坑16.9m有2层食堂,基坑南侧距地下室外墙4.5m为18层病房楼,西侧距基坑14.8m为4层砖混结构建筑、1层地下室。
 
  2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开挖最大深度为7.8m,面临着开挖深度较深、土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周边场地狭窄、周边建筑临近等施工难题。鉴于本支护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根据现行规范,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工期、造价、气候等因素,决定采用桩锚支护体系。
 
  支护桩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径800mm,桩间距1.5m,桩长17m;桩顶设800mm×1000mm的混凝土冠梁,桩锚入冠梁50mm,桩主筋锚入冠梁700mm。支护桩桩间采用650mm高压旋喷桩,桩间搭接200mm,桩长16.9m,与灌注桩一起组成截水帷幕。整个基坑深范围内设两排自钻式预应力锚杆,第1层锚杆长22.5m,第2层锚杆长17.5m;锚杆杆体采用?32mm、壁厚6mm的螺纹无缝钢管,锚杆间距1.5m。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第1层为251.7kN,锁定值为160kN;第2层为190.6N,锁定值为125kN;预应力锚杆间采用2根[18b腰梁连接。预应力锚杆采用边钻边注浆施工工艺。
 
  3施工关键技术
 
  桩锚支护体系中,以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成截水帷幕,土体的侧压力传递给槽钢腰梁,通过腰梁将侧压力传递给自钻式螺旋锚杆,以锚杆作为主要的抗倾覆受力构件;通过给螺旋锚杆施加预应力,限制基坑前期周边产生的裂缝,从而防止基坑周边土体扰动,增加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本文重点介绍自钻式螺旋锚杆施工技术。
 
  3.1施工工艺流程
 
  3.2施工操作要点
 
  3.2.1止水帷幕施工
 
  施工时重点控制钻杆垂直度,在止水帷幕后插管注浆,内插管采用?32镀锌管,插入深度6m,采用气动注浆泵注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2.2基坑开挖
 
  需遵循分层分步开挖原则,每层开挖的最大高度取决于土体可以直立而不坍塌的能力。一般取所施工锚杆以下40cm处,以便进行锚杆施工。施工时随着工作面开挖而分层施工,上层锚固体达到设计强度并在预应力施加完毕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进行下层锚杆的施工。
 
  3.2.3制备水泥浆
 
  制备水泥浆遵循随配随用的原则,先将水泥倒入搅拌桶,充分搅拌后透过滤网将颗粒物过滤,再倒入泥浆池中,泥浆池中的水泥浆液需定时搅动,防止固化;对于未搅拌均匀的水泥浆容易造成注浆管堵塞,不可使用。本工程水灰比控制在0.45~0.5。
 
  3.2.4导向孔施工
 
  对钻孔位置测量放线,将孔位定在同一直线上,便于螺旋锚杆施工完成后槽钢腰梁的安装。本工程采用MDL-120D1型钻机,就位时注意机身的平整,锚杆水平夹角15°~20°,与钻孔在同一直线上推进。在设备钻杆连接位置安装钻头,设备与清水管连接,开钻时,打开清水管阀门,边推进钻头,边进行射水,用以冲出绞碎的桩体碎屑,通过钻杆长度及冲出的碎屑颜色判断是否穿透止水桩。钻孔直径与自钻式螺旋锚杆前端的螺旋翼片大小相等,在15cm左右,成孔倾斜允许偏差控制在2%以内;孔位偏差≤100mm。
 
  3.2.5锚杆制作
 
  杆体采用?32/20mm螺纹无缝焊管,长3m。前后端采用丝扣连接;锚杆前端设置两道螺旋叶片(直径15cm),第1道螺旋叶片距离锚杆前段为10~15cm,两螺旋叶片间距为25~35cm,通过土体的推挡来承受来自于锚杆杆体的拉力,是锚杆承受抗拔力的关键。杆体为中空锚杆,在锚杆的螺旋叶片后设置一出浆孔,出浆孔直径为4~8mm,在锚杆旋转推进土层过程中进行注浆,浆体从锚杆出浆孔中射出,与前端螺旋叶片切削下的土体搅和在一起,锚杆螺旋叶片后设置搅拌片,最少为3道,间距为15~25cm,沿杆体梅花形布置,能将土体与水泥浆均匀搅拌,固化后形成锚固体,从而增大锚杆与土体间的侧摩阻力。
 
  3.2.6锚杆施工
 
  在完成导向孔的施工后,将钻头卸下,进行锚杆安装施工。首先检查锚杆是否存在堵塞,如不存在堵塞,将第1节锚杆的后端连接在设备的动力连接套上,动力连接套转动过程中会带动螺旋锚杆一起转动;将动力连接套的端部进浆管通过注浆管接通注浆设备,因锚杆为中空锚杆,水泥浆能通过钻机设备直接通入到锚杆翼片前端。
 
  开动钻机,调整钻机转速75r/min,进速为1m/min。将第1,2节锚杆钻入土层中。开始施工时,不要注浆,以保证锚杆的自由段长度,可以适当注入清水,防止注浆孔堵塞。施工第3节锚杆时打开注浆阀门,待第3节锚杆进入土中时,以相同的转速和进出速率将第3节锚杆旋转回拉,回拉的同时不要停止注浆,以保证水泥浆充足。通过边注浆、边旋转搅拌的方式使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搅拌,形成固化体,增加锚固效果。除第1,2节锚外,剩余加长锚杆施工时均需进行一次“复搅”。
 
  注浆过程中,对注浆量进行计量,注浆量应不低于35kg/m,以保证锚固效果。如发现注浆量不足,可使最后施工的几节锚杆多复搅几次,直到注浆量满足要求为止。
 
  施工最后一节锚杆时,须将锚杆的后端加设一止浆塞,止浆塞直径比开孔直径大1cm,基本为16cm,防止螺旋锚杆施工完后水泥浆外涌。施工完成后,锚杆外露螺纹部分需进行清理防护,防止生锈后锚固螺栓无法施工。
 
  3.2.7张拉锁定
 
  待注浆浆体达到设计强度后,便可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为了能保证各锚杆与围护桩一起协同工作,在锚杆的外露处首先安装好槽钢腰梁,因自钻式螺旋锚杆施加预应力普遍较高,因此需要2根槽钢腰梁共同协作完成。在锚杆的上下两端各固定一根槽钢,中间可以用钢筋将两根槽钢连接,使槽钢悬挂在锚杆上。
 
  在槽钢的张拉侧加一块衬板,张拉时采用专用的张拉设备,并在张拉每根锚杆时记下读数;张拉后拧紧螺栓,将锚杆锁定。施加的预应力应在施加后持续10min再进行锁定,以保证施加的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
 
  3.2.8锚杆检测
 
  预应力锚杆试验检测主要包括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锚固体强度>15.0MPa时,才可进行锚杆试验。
 
  1)锚杆基本试验基本试验锚杆不应少于3根,用作基本试验的锚杆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必须和工程锚杆相同。最大试验荷载不应超过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8倍。初始荷载取设计值的0.1倍,每级加荷增量取设计值的1/10,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锚头位移不少于3次。
 
  2)验收试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应取锚杆总数的5%。初始荷载取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0.1倍,分级加荷值分别为拉力值得0.25,0.5,0.75,1.0倍。验收试验中,当荷载每增加一级,均应稳定5~10min,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果在1~10min内,位移量超过1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60min时记录其位移量。
 
  4支护工程监测
 
  该工程重点对周边建筑物沉降、水平位移及锚杆内力变化做重点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累计沉降量在0.02~32.58mm,最大沉降累计沉降32.58mm,未超过报警值40mm。
 
  基坑支护结构共进行3次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累计最大位移量在6m深处6.25mm。支护体系的侧向位移与设计计算结果基本相符,均在设计及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施工期间共进行了20次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监测点的累计水平位移量在0~22.8mm,未超过报警值30mm。
 
  对张拉锚杆的7个监测点进行了18次观测,内力在0.01~25.34kN,其中内力变化最大的监测点,中期损失25.34kN,后期趋于平稳。土方开挖完成后内力损失逐渐趋于均匀,变化量较小,趋势走向平稳。
 
  5结语
 
  自钻式螺旋锚杆是一种边钻进边注浆的锚杆,既增加了锚杆的施工长度,又避免了锚杆预成孔工艺中塌孔造成的效率降低,能更好地保证锚杆与土体的紧密结合,可施加强度较高的预应力,增大了锚杆的侧摩阻力,解决了常规锚杆锚固力不足的问题,较常规锚杆更加安全可靠。同时,相对传统的夯击式预应力锚杆来说,可大大降低施工费用和施工难度,将在饱和软土及类似地区的深基坑支护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