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锚杆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5-09-23 234 0

   锚杆现已广泛应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中,某工程成功应用锚杆支护技术即是一例。
 
  一、工程概况
 
  拟建某项目办公楼地上17层(裙楼3层),总建筑面积约58000m2,地下室3层。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工程重要性为二级。基坑周长约458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2.1~12.9m。电梯井部位超挖1.6~2.1m。
 
  基坑东侧软土较厚;南侧、西侧在两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基坑采用喷锚支护方式。锚索设计为2×75、3×75、4×75预应力锚索,其中2×75预应力锚索共110条、3×75预应力锚索共293条,4×75预应力锚索共87条。
 
  二、场地岩土层构成与工程特性
 
  场地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层号①
 
  ①素填土:褐黄色,湿,松散,由粉质粘土及较多强-中风化砂岩块组成;层厚0.60~3.50m,平均1.95m。
 
  2、第四系冲积层层号②
 
  按土性特征及工程力学性质可划分5个亚层:
 
  ②1粉质粘土:浅灰色,灰褐黄色,湿,可塑,粘性一般~较好,土质不甚均匀,局部呈软塑状,含淤泥质土。层厚0.70~12.00m,平均1.90m。
 
  ②2粘土:褐红色,稍湿,硬塑,粘性较好,土质较均匀。层厚0.90~18.60m,平均9.59m。
 
  ②3淤泥质土:深灰色,饱和,流塑,局部富含腐植物,具腐嗅味。层厚2.10~15.30m,平均6.97m。
 
  ②4粉质粘土:灰褐黄色,黄褐色,湿,可塑,粘性一般~粘性较好。场层厚1.90~15.90m,平均4.72m。
 
  ②5粘土:褐红色,稍湿,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匀,粘性较好。层厚2.80~12.70m,平均7.08m。
 
  3、第四系残积层(Qel)层序号③
 
  ③粉质粘土:暗紫红色,褐黄色,稍湿,可塑-硬塑,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层厚0.90~4.80m,平均4.70m。
 
  4、石炭系(C)基岩层序号④
 
  ④1微风化破碎灰岩:浅灰色,灰色,岩石裂隙发育;一般揭露岩层厚0.25~2.80m。
 
  ④2微风化灰岩:浅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裂隙发育;一般揭露岩层厚0.40~5.70m。
 
  2)、水文地质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侧向补给,钻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1.58~2.30m。
 
  三、深基坑锚杆主要出现的原因和问题
 
  1、锚杆清孔问题:孔清得干净与否,往往是锚杆张拉达不达到设计张拉值的原因之一。泥浆护壁会形成泥皮而影响锚固力,清孔关键是把孔内的泥皮清理干净,可用大泵量往孔内泵入清水洗孔约10~20分钟,完全可以浆泥皮清除。
 
  2、锚杆注浆工艺:锚杆施工一般与土方开挖交替进行,在张拉锁定之前,一般需要等一段时间的龄期,以使锚杆注浆体达到一定强度,土层锚杆规范要求大于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可通过加入高效减水剂,使注浆体强度提高,一般20天龄期可缩短到14天龄期即可进行张拉施工。
 
  3、锚杆应力松弛问题:锚杆倾角过大;锚固时,锚具滑移;钢材本身松弛;锚具夹片长期外露锈蚀;
 
  4、锚杆头漏水问题;基坑外地下水位较高;灌浆时孔口密封不严,锚杆张拉锁定时,由于注浆体、杆体与孔壁地层产生变形而出现裂隙;基坑使用过程中,由于变形或应力等引起裂隙。
 
  四、施工工艺
 
  1、锚索施工作业流程:
 
  1)、土方开挖:按设计开挖深度分层分段进行,每段开挖长度应不大于20~25m,锚索作业面平台不小于8m。施工作业面在淤泥层面用基坑面的杂填土或外运砖碴铺设50-80cm厚,保证机械平整、不下沉。
 
  2)、人工修坡:采用人工方法修平开挖边坡,清除桩身及桩侧余土。
 
  3)、锚索孔位放线:按锚索孔位标高进行标高控制,桩间距按设计图纸用钢尺放线,用钢筋头定位。
 
  4)、成孔:锚索成孔作业采用履带式锚杆钻机成孔,按设计口径(150mm,、180mm)与倾角(30º~35º)成孔。土层段采用全孔段跟管钻进(180mm孔径不能跟管),遇粘性强的粘土层时,可用三叶钻头钻进,到基岩段,改用潜孔锤冲击成孔,保证锚索的拉拔力满足设计要求。孔位以设计图纸为准,其中不入岩的锚索,以设计长度为准,入岩的锚索以入岩深度严格控制。
 
  5)、杆体制作:按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调整后的长度制作锚索。预应力锚索杆体采用2-4索7φ5钢绞线,按锚孔深度并增加1.2-1.5m(张拉锁定段)制作杆体,自由段(包括冠梁位置)用波纹管包裹,两端用铁线扎实,避免注浆时浆液进入。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个定位支架。杆体前端绑好底部注浆管,保证其在下锚过程中不脱落,注浆管前端用胶纸包裹,防止下锚过程中管内被杂物堵塞,杆体应确保送至锚孔底部,并保证注浆管距锚孔孔底250~500mm。
 
  6)、洗孔:对不入岩层的锚索因用高压水钻进,不需洗孔;对入岩层的锚孔当钻进到设计孔深后采用空气压缩机风力吹孔,保证孔内无残留泥浆或岩渣。
 
  7)、注浆:预应力锚索孔内采用P.O42.5R水泥,按水灰比0.5配制水泥浆灌浆,灌浆压力0.5~1.5MPa;预应力锚索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一次灌浆采用水灰比为0.5,灌浆压力为0.5~0.8MPa,二次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灌浆压力为1.1~1.5MPa,二次灌浆需在一次灌浆液初凝后终凝前(约3~4小时内)封堵孔口加压进行。
 
  2、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
 
  张拉锁定在锚索注浆不少于18天及砼梁或腰梁完成7天后进行,采用□VM系列挤压型锚具,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和规程张拉锁定。张拉采用隔一拉一跳拉,单束拉紧后方可集齐进行张拉。按设计抗拔力张拉1.1~1.2倍,回零后按设计值锁定。
 
  1)、正式施工前先进行千斤顶标定。
 
  2)、锚杆张拉采用间隔施工。在正式张拉之前,取0.1~0.2设计轴向拉力值Nt,对锚杆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位的接触紧密,杆体完全平直。
 
  3)、锚杆张拉至1.1~1.2Nt,保持15min,然后卸荷至锁定荷载用螺母锁定。锚杆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可参照《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BJ02-98)附录F.3验收试验,如下表(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3、验收与检测
 
  锚索完工后按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力试验,试验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其余锚索均应进行确认张拉,确认张拉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05倍。
 
  锚索抗拔试验在注浆完成后不小于28天后进行。
 
  五、锚索施工要求
 
  1、某工程锚索采用150mm、180mm两种钻孔直径,锚索采用钢绞线,钢绞线强度标准值1860N/mm。锚索下料采用砂轮刀切割,避免电焊切割。
 
  2、在运输及制作、下锚的过程中必须有不损伤杆体材料的防护措施;
 
  3、正式施工前锚索应进行工艺性试锚,土层锚索做蠕变试验。
 
  4、锚杆面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
 
  5、自由段外套塑料波纹软管采用塑料软管包裹,自由段在穿过冠梁、腰梁部位设置一Φ70PVC管,让钢纹线从中穿出,并确保锚具工作平台与锚索垂直;
 
  6、某工程锚索灌浆采用自孔底向上灌浆的二次灌浆工艺,采用P.O42.5R水泥,每延长米水泥用量不少于50kg/m,大口径锚索每延米水泥用量不少于60kg/m;注浆时,孔口需设止浆塞或其它稳压装置压力注浆。注浆要求:水灰比0.5,第一次灌浆压力0.5-0.8Mpa,第一次灌注的浆液初凝后,进行第二次灌浆,第二次灌浆压力1.1-1.5Mpa,并稳压2min;视需要可添加适量早强剂、速凝剂;保证水泥浆体单轴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20Mpa;
 
  7、待注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8、锚索施工:土层段全孔跟管钻进,若发现有土洞时,可增加锚索施工的长度,对于设计有入岩要求的锚索,若遇溶洞时,对于小型溶洞可灌浆处理,对于较大的溶洞,灌浆无法处理时,可在旁边加密锚索,或对左右的锚索加长入岩段增加锚索的抗拔力。锚索施工时,若发现岩面起伏较大时,可增加入岩深度控制。
 
  9、锚索施工过程中如果遇涌水、涌砂现象,应采用粘土球止水、注浆封堵、地面注浆加固处理措施;如遇溶洞,立即停止钻进,记录好入岩长度后终孔,锚索端部采陬止浆措施防止水泥浆液流失,并将施工情况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复核。
 
  10、为确保成孔质量,采用专业锚杆施工机械施工,钻进时采用跟管钻进工艺,不得采用泥浆护壁。
 
  11、锚具底座顶面与钻孔轴线应垂直,确保锚索张拉时千斤顶张拉力与锚索在同一轴线上。
 
  六、监测与结论
 
  锚杆采用以上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地下室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进行了深基坑支护的变形监测,每开挖一层都进行了变形和下沉的测量数值的分析,确认安全后才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开挖和喷锚支护的施工。通过现场监测,锚杆没有出现变形、脱落等,基坑支护是安全的。
 
  深基坑锚杆支护使地下室施工质量、安全有保障,并且缩短了工期和降低了造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