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围护结构在软土地区的实践

2015-09-15 125 0

   摘要:钻孔灌注桩结合预应力锚杆技术在软土地区的大型深基坑围护结构很少应用,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该技术设计、施工之要点以及实施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对类似工程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一大批高层建筑、大型公用建筑及城市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都涉及到关健的基坑工程技术。在浙江沿海地区,由于软土层的广泛分布,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和保护周边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正日益突出。一般情况下,若环境条件复杂,开挖深度在5.0米以上深基坑围护,常常采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及若干道内支撑作为围护结构。由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与钢筋砼组合支撑兼具刚度大、强度高、抵抗变形能力强的优点,因此一直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首选的围护结构形式。但是,这类围护结构同时也具有造价高、工期长、土方开挖与基础施工不方便不足之处。在绍兴金时代广场深基坑工程中,因其具备软土地区难得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故通过方案论证和比较,大胆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土层锚杆的形式作为围护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
 
  金时代广场位于绍兴老城区解放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口之西北隅,东南两面邻近市区主交通道路,地下管线密布,其埋深约在2.0米以上。其余两侧紧邻废弃厂房,且尚未拆除,施工期间拟作为临时办公、生活用房使用,在西北角有一锅炉房还在正常使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0000m2,设二层地下室,基中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34000m2。该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00m,场地南西两侧地面平均高程约为7.0m,室内外高差为0.0m,场地东、北两侧地面平均高程约为6.0m(室内外高差为1.0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45m、-8.45m、-9.95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6.6~10.3m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绍兴时代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2.1杂填土:灰、杂色,局部灰黑色,松散~稍密状,上部由大量碎石、块石、混凝土及亚砂土组成,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石、碎砖块和植物腐烂物。该层全场分布,厚度1.0~4.2m。
 
  2.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铁锰结核,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滑。厚度0.5~0.7m。
 
  2.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状,高压缩性,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呈粘质粉土,含有机质和少量泥炭;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滑。厚度0.4~2.4m。
 
  2.4层粘质粉土:灰色,稍密状,饱和,中压缩性,成分以粉粒为主,微层理发育,可见少量云母碎片。摇震反应迅速,该层全场分布,厚度2m。
 
  2.5层淤泥:灰色,流塑状,湿度饱和,高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局部可见少量未炭化的植物。该层全场分布,层厚1.4~7.9m。
 
  2.6粘土:青灰~棕黄色,硬塑状,局部坚硬状,饱和,中压缩性,含少量铁锰结核,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高,切面光滑。该层全场分布,层厚1.2~8.1m。
 
  2.7粉质粘土:棕黄色,可塑状,饱和,中压缩性,含铁锰结核,略具薄层理。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滑。该层全场分布,层厚2.0~8.2m。
 
  2.8粘质粉土:青灰~棕黄色,稍密状,很湿,中压缩性,微层理发育,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韧性低,无光泽反应。层厚5.0~8.8m。
 
  2.9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状,局部流塑状,中偏高压缩性,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未炭化的植物,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滑。厚度0.5~4.9m。
 
  2.10粘土:黄灰、棕黄夹灰黄、灰绿色等,硬塑状,中压缩性,成分以粘粒为主,含铁锰结核,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高,切面光滑。厚度1.1~2.8m。
 
  地下水为潜水类型,埋深在地表下0.3~1.3m。
 
  3围护方案的确定
 
  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分析,本场地地质条件较好,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的淤泥层虽然全场分布,但厚度较薄,其它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均较好,其中,作为本地区理想桩基持力层的第一硬土层粘土、粉质粘土层埋藏较浅,厚度较大,二层地下室基坑底部以下已未见淤泥土分布,因此,对该基坑的整体稳定及变形控制比较有利。
 
  此外,本工程还具有平面形状不规则,局部为一层地下室,坑内土方开挖标高复杂多变的特征,为基坑围护方案的选型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根据本工程的上述特征,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下,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和精心计算,对二层地下室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围护体系。主要做法为地面以下2.5m按1:0.4坡度放坡,在地面以下1.4m处设1道φ48钢管@1000长度为8米的土钉,倾角为10°;围护桩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灌注桩嵌固深度为9m,桩顶设900×500的压顶梁。在地面以下3.2m、5.7m、8.2m分别设长度为20m的φ110~130@1000土层锚杆。
 
  4围护结构特征及设计要点
 
  这是一种钻孔灌注桩(排桩)围护结构与土层锚杆相结合的复合围护体系,受力情况十分复杂,主动土压力主要依靠土层锚杆提供的拉力来保持平衡。因此为确保土层锚杆的质量及其体系的可靠性,设计采用预应力锚杆技术,并根据分区分段的具体情况,分别对上、中、下三道锚杆的有关设计参数具体如下:
 
  由于该围护体系成功的关健在于预应力锚杆的可靠性控制。故设计要求土层锚杆采用钻机成孔,孔径为φ110~φ130。锚杆材料采用高强度Φ28HRB400钢筋,锚头采用M28螺帽锁定。锚杆自由段外套Φ20的软塑料管,两端用细铁丝扎牢,防止水泥浆渗入。为保证锚固体的质量,要求采用二次注浆法,注浆管材料选用PVC塑料管。第一次采用常压注浆,第二次注浆需待第一次注浆后的水泥胶结强度达到5.0MPa时进行二次高压注浆。水泥采用普硅32.5水泥,水灰比0.4~0.5。锚杆注浆达到M15后方可张拉锁定。
 
  5围护结构及施工要求
 
  本围护结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钻孔灌注桩、土钉墙、土层锚杆(预应力锚杆)、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及型钢围檩等,其中钻孔灌注桩,土钉墙及钢筋砼压顶梁的施工应属于较常规项目,不再赘述。对土层锚杆(预应力土层锚杆)应控制好以下工序的质量:
 
  5.1成孔
 
  土层锚杆及预应力土层锚杆深度大,孔径大,孔位误差为50毫米,角度允许偏差3%,孔深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1.0米。采用地质钻机成孔。
 
  5.2锚杆的制作和安装
 
  5.2.1根据设计施工图,基坑预应力锚杆分别由1Φ22和1Φ28钢筋组成,制作时按设计长度切断钢筋原材,沿锚杆长度方向间隔1.5米设置托架,以保证在锚杆杆体放入孔内时不紧贴孔壁,保证杆体有足够的浆体保护层。
 
  5.2.2向孔内放入杆体前必须同时绑紧与杆体等长的注浆管,注浆管选用PVC塑料管,土层锚杆用一根注浆管、预应力土层锚杆采用二根注浆管,另一根为第二次注浆的PVC塑料管,该管锚固段按50厘米间距打眼(距自由段界点3米开始),并用胶带将眼口及底端开口封严,防止进入泥土而堵塞管腔。杆体自由段采用塑料波纹管或塑料胶带包裹,以便注浆时与浆液隔离,这样在锚杆张拉时可将锚固力传至锚固段承受,而避免自由段土体承受拉力。
 
  5.2.3安装锚杆杆体时,应使杆体方向对准孔位延伸方向,并基本保持相同倾角,缓慢向孔内送入,当杆体太重时,可使用轻型起重设备,以保证杆体的顺利正常安装,对于特殊地层中若采用套管护壁成孔时,在拔出套管前便将锚杆体由套管内装入,然后再拔出套管。
 
  5.2.4锚杆头部是构筑物与拉杆的连结部分,为能够牢固在将来自构筑物地力进行传递,一方面必须保证构件本身材料有足够强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将集中力分散开,因此,锚杆头部必须按设计制作。采用锁梁张拉锁定的预应力锚杆,台座用钢板做成,中心孔垫板与32槽钢锁梁必须与杆体正交,承受压板采用20毫米厚钢板(垫板尺寸、规格按设计要求)。
 
  5.3注浆工艺
 
  5.3.1采用水泥净浆作为材料,水泥浆水灰比第一次注浆不大于0.45,预应力二次注浆锚杆第二次注浆水灰比不大于0.5,水泥浆应搅和均匀,随拌随用,要经过纱网过滤,严防砂石、杂物混入。
 
  5.3.2水泥浆的配制:向灰浆搅拌机内加入适量的水,加入定量的水泥,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
 
  5.3.3注浆前采用清水将孔内形成的泥浆冲洗干净,直到流出清水为止,然后进行注浆,一次注浆时压力不小于0.1MPa,一次注浆管仅在底端留有开口,注浆时浆液冲破封口胶带,浆液自锚杆底端注入,将孔内积水及空气向外排出,当孔口流出与浆液相同浓度的水泥浆时,停止注浆。
 
  5.3.4二次注浆的预应力锚杆在第二次注浆时,管路必须为高压管,各接头应严密、牢固,外部管路与杆体注浆须有妥当牢靠的连接,以保证注浆时的高压条件,第二次注浆一般在第一次注浆后初凝24小时以上进行,注浆压力达到3.0MPa以上,局部地层注浆压力达到2MPa左右。
 
  5.4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
 
  5.4.1灌浆后的预应力锚杆养护10~12天,水泥浆的强度达到70~80%的最终强度,此时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
 
  5.4.2进行张拉前首先安装好槽钢锁梁,做好支座及千斤顶、油泵率定工作,张拉开始时,每级荷载按事先预计的张拉荷载分级加压。
 
  5.4.3锚杆张拉至1.0~1.1T时,保持10min(砂土)至15min(粘性土),观察其变化趋于稳定时,然后张拉至设计锁定拉力值进行锁定。锁定荷载应保证锁定后具有设计规定的预拉力。
 
  5.4.4锚杆锁定后若发现有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拉。
 
  6基坑开挖及变形监测情况
 
  该基坑的土方在2004年3月20日进行开挖,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土方开挖是根据分层分块的原则进行的,在第一层地下室的土方开挖结束以后,二层地下室部位的土方至少分成四块进行分段施工。截止4月1日,场地东侧靠近解放路一侧的地下室底板完成浇筑。全部地下室底板在5月底均已浇筑完毕。监测资料反映,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最大位移主要集中在地下3米深度位置内,且绝大部分监测点最大位移值均在设计规定的预警范围之内。在靠近环城南路和解放路的监测孔,由于汽车动荷载的作用使土体累计水平位移及位移变化幅度波动较大,在局部区段由于淤泥质土厚度较大或者由于长时间处于临空状态的影响,导致水平累计位移较大,如Cx7达到46.8mm,Cx8达到51.65mm。
 
  7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技术在软土地区的大型深基坑围护结构中鲜有应用。本工程的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7.1受力体系合理,能充分利用土体结构自身的强度;
 
  7.2通过对土层锚杆施加预应力以后予以锁定,不但对锚杆的受力和强度做到心中有底,还可能有效地控制围护结构体系变形;
 
  7.3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水平支撑系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及节约土方开挖工期。
 
  本工程的成功实施,今后类似的工程实践应具有一定的借鉴及推广价值。但鉴于岩土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且预应力锚杆体系的失效较之内支撑体系可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在选择这类围护结构时,应持较慎重态度。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