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C管桩在道路路基处理中的施工控制

2015-08-24 161 0

  1.工程简介
 
  本文介绍的是苏州市东环路南延工程(吴江段)一期工程-地基处理(PC)管桩施工部分,道路里程为K11+885~K12+410。K11+885~K11+915桩长为11m,K11+915~K11+967桩长为12m,K11+967~K12+280桩长为15m,K12+280~K12+335桩长为17m,K12+335~K12+410桩长为19.5m。
 
  2.地质情况
 
  ①1层填土:杂色,密实。上部0.40~0.60m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夹较多碎石,下部以压实的粘性土为主,夹有少量石灰等。该土层拟建道路沿线庞北路部位(测设里程K11+740以南段)有分布。厚度1.20~2.00m。属压缩性不均的偏低强度土层。
 
  ②a1层粘土:灰黄~灰褐色,可~软塑。局部为粉质粘土,夹少量薄层粉土。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该土层拟建道路沿沿线北段局部有分布,其顶板标高-0.24~1.07m,厚度0.40~2.00m。系中等偏高~高压缩性,偏低强度土层。
 
  ②a2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在1.86~2.58%,平均为2.25%)。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该土层拟建道路沿线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其顶板标高为-1.48~0.12m,层厚0.60~16.60m。系高压缩性高灵敏度的低强度软弱土层。
 
  ③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为主。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夹灰色条纹,下部夹薄层粉土。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土层拟建道路沿线CX14孔以北段(测设里程K12+310以北段)大多有分布,其顶板标高-13.08~-3.09m,厚度3.00~6.00m。系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层。
 
  ④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流塑。微薄层理发育,加少量薄层粉土。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土层拟建道路沿线J44孔以北段(测设里程K11+920以北段)有分布,其顶板标高-12.4~-9.28m,厚度1.40~3.30m。系中等偏高局部高压缩性,偏低强度土层。
 
  ④4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饱和,稍~中密。微薄层理发育,夹较多薄层粉质粘土,局部以粉质粘土为主。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中等偏低~低,韧性中等偏低~低。该土层拟建道路沿线J44孔以北段(测设里程K11+920以北段)有分布,其顶板标高-13.74~-12.28m,厚度2.30m。系中等~中低压缩性,中等强度土层。
 
  3.设计要求
 
  (1)PC管桩施工时,严格按照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2)PC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混凝土强度为C60,根据设计文件中的桩基深度匹配长度进行组合。桩基深度>12m,不超过2节桩组合;桩基深度≤12m,不超过1节桩,施工是按照“从内侧到外侧,每根桩先长桩后短桩”的顺序进行施工。PC管桩呈正方形角型布置,桩中心距2m~3.75m过渡,根据地质情况,桩长度在11m~19.5m范围。
 
  4.施工场地要求
 
  施工前场地内做好场内“三通一平”工作,即场内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对回填场地的大石块应清除,场地平整,机械压实,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桩机行走施工、管桩运输、堆放的地基刚度要求,本工程采用静压法施工,使用大吨位静压桩机,机体重量很大,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要满足桩机作业要求,由于桩机施工范围在原状老路,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对于局部不满足处表面铺以碎石,并予以整平,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桩架作业时平直;同时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压桩时沉陷。
 
  5.施工设备的选择
 
  5.1压桩机械的选择。
 
  压桩机械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压桩力的大小。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压桩力可以根据静力触探Ps值及桩侧土层摩阻力进行预估。式(1)。
 
  5.2就是根据工程实际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的,它可以作为选择压桩机械和分析沉桩可能性的依据。
 
  其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所选地质参数的平均性、施工后期的挤土效应导致C、Φ值的提高及桩截面的不同,故乘以影响系数K。fi值可由各层静力触探指标Ps值进行估算或根据地区经验选定。影响系数K值在1.1~1.3之间,且主要取决于Ps、Ap值的大小情况,即视Pc'值而定。一般情况如下:
 
  5.3根据式(1)、(2)进行压桩机械选择时,所选择的压桩机最大压桩吨位必须接近或大于所预估的压桩力才行。否则,将给沉桩带来一定的困难。
 
  5.4根据地质报告,各地层主要特征及侧壁摩阻力如表2所示。
 
  根据式(1)、(2)及表1,则桩基的静压桩力分别为:
 
  Pc'=95.2TPc=1.2Pc'=114.24T
 
  5.5根据地质情况及桩长等参数,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桩基施工进度。本工程施工选用ZYJ280型全液压压桩机,可以应付地质不均匀性和其他变化情况,尽量减少凿桩。
 
  6.施工放样
 
  (1)施工轴线必须严格按设计坐标点引侧,并经多次复核后确认,施工现场轴线控制点位置应设在不受打桩作业影响的地方,并保护。
 
  (2)根据设计的桩位图,按施工顺序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对应的轴线,按尺寸要求施放桩位,并设置样桩,供桩机就位定位。
 
  (3)桩位桩放样允许误差1cm,设置的样桩应打入与地平,周围撒上白灰或灰水以便查找,并在打桩前进行复核。
 
  (4)施工区附近设4个以上不受打桩影响的水准点,以便控制送桩时桩顶标高,每根桩送桩后均须作标高记录。
 
  (5)开工前应会同监理单位、复核样桩,同时办理隐检签证手续。
 
  (6)施工时要每压一排桩,复一排样桩,防止压桩挤土对桩位偏差的影响。
 
  7.打桩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放样→桩机行走就位→调平→吊桩插桩→对点调直→静压沉桩→电焊接桩→焊接冷却→继续沉桩→送桩到位→记录→下一桩位。
 
  8.预应力管桩质量保证措施
 
  (1)预应力管桩的吊运采用端钩吊法,索具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o,吊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
 
  (2)施工使用的预应力管桩,其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且常压蒸汽养护后在常温下静停7天后方可运输进场。
 
  (3)管桩运输过程中,支点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并垫以锲形木块以防滚动。
 
  (4)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堆放时按规格长度分类堆放。
 
  (5)预应力管桩进场后,应根据提供的管桩资料,逐一进行质量验收,不合格的桩坚决予以退回。
 
  9.打桩施工操作
 
  (1)压桩机安装就位,按需要的总重量配置压重。
 
  (2)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压桩中途间断造成土体固结沉桩困难。
 
  (3)压桩前认真检查管桩质量,如有质量问题不得使用。
 
  (4)认真监视压力变化,如有突然上升或下降,应暂停压桩,待处理正常后方能继续压桩。
 
  (5)详细做好压桩记录,在试桩过程中必须记录每米压桩力变化以及地层变化处的压力值。
 
  (6)严格按施工图和编制的压桩顺序施工,已压过的桩应在桩位编号图上标志以免漏桩。
 
  (7)压桩过程设双向经纬仪成90o或线锤校验压桩的垂直度,确保压桩垂直度偏差以及上下节桩中心线偏差不超过规范要求。
 
  10.焊接法接桩
 
  接桩及焊接要求:接桩时其桩头应高出地面1.0m左右;接桩前下节桩的桩头加上定位板,然后将上节桩吊放在下节桩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接直,其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上下桩如有空隙,用锲形铁片全部垫实焊接牢固;管桩焊接之前,上下端表面用铁刷清理干净,直至其坡口处刷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应分层焊接,在坡口四周先对称点焊6点,焊接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层间焊皮要清理干净,焊缝应达到三级焊缝要求;焊接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冷却时间至少8min,严禁用水冷却。
 
  11.送桩
 
  本工程送桩深度应根据场地标高和设计桩标高计算,使用水准仪监测。在送桩前应对打入桩的平面位置进行中间验收,并做好实测数据记录,送桩时选用合适的送桩器,并使送桩器中心线与桩身中心线吻合一致和接触面贴合,送桩时考虑桩身回弹,可在原设计桩顶标高基础上,超送2~3cm,送桩结束即拔出送桩器和及时将桩孔填盖。
 
  12.终止压桩
 
  本工程打桩停压标准控制应根据试桩情况由设计确定。正常情况按设计压桩力1.5~2.0倍送桩,达到设计高程后持荷10min且每分钟沉降量不超过2mm后方可结束送桩。在同一地质类型的地段,若出现压力显著增加或送桩时经压力显著减小等异常情况,需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监理,必要时增加触探等施工勘察补钻资料,分析和找出原因后提出处理措施。施工过程如遇截桩,应用截桩器或凿子先凿去桩身外表混凝土,再用气割割断主筋,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
 
  13.记录
 
  压桩过程认真做好记录,主要记录参数为:沉桩时每2米压桩力,送桩时到设计深度时的最终压桩力,桩的垂直度、平面偏位,中间验收记录,桩位复核尺寸,桩标高,焊缝情况,桩的外型尺寸,弯曲度,桩顶平整度等。
 
  14.验收
 
  施工过程应进行中间验收,对每道工序严格操作要求进行,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15.结束语
 
  通过苏州东环快速路南延工程(吴江段)一期工程使用预应力管桩来看:处理深度大,速度快,路基填土时基本上可不考虑填土速率的控制问题,可大大缩短路基填土施工时间,加快工程进度,而且总的沉降量以及工后沉降量小,质量控制好,但造价高。设计和施工时可结合工期、地质和投资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参考文献
 
  [1]《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YBJ25-91).
 
  [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3/1016-200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3-20-277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