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三维复合地基住某工程中的运用

2015-07-22 101 0

   1CM三维复合地基简介
 
  CM三维复合地基是广义复合地基中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一种形式的演变,CM三维复合地基是由CM桩形成竖向基础材料增强体系。该项技术是由专利发明人沙祥林[1]在现有国内外复合地基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过C桩、M桩对地基的加强,形成三种不同的刚度区域,C桩、M桩与桩间土体形成的第一刚度区域,C桩和桩间土体形成的第二刚度区域,C桩桩底以下持力层形成第三刚度区域。建筑上部荷载经过三个刚度区域合理分配,通过三维空间协作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强,改善了地基基础的力学性能。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0.00相当广州城建高程值18.10m,筏板面标高相对建筑±0.00为-9.85m,筏板板厚为2000mm。桩顶垫层(素砼+砂垫层)厚0.30m,桩顶标高相对建筑±0.00为-12.15m,则根据地勘报告,筏板基础基底主要处于②2层粉质粘土层或②5层粉质粘土层,综合取fak=180kPa。C桩采用C25素混凝土,成桩直径D=500mm,采用合金钻头施工,以风化岩面为桩端持力层,施工至岩面后要求磨钻。若C桩有效桩长大于25m未至风化岩面,则以打至25m为准。M桩成桩直径D=600mm,有效桩长L=8m。水泥用量为每米喷入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100kg。
 
  3基础方案的确定
 
  本工程采用两种基础方案进行对比选择。一种基础方案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基础,为了确保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桩端持力层进入6土层。桩基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桩承台基础作为基础整体结构的一部分,通过土对桩的侧向摩阻与端承作用将上部结构荷载传到土层中,但是该基础体系未能充分利用承台下桩间土的承载力。2、由于稳定性要求和实际需要,建筑物都有一定的埋深,同时该工程一般有1~2层的地下室。若利用桩基础,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建筑物对地基土的应力补偿作用得不到利用,是一种损失。3、桩端需要有良好的土层,而对于要处理的地基持力层都较深,本工程的理想持力层相对标高在地下18~20米,因此造成桩较长,桩基础同其它地基处理相比,造价相对较高。由于桩基础费用一般占土建费用的15~20%,甚至达到30%左右,显著提高了建筑成本造价。本着对建筑物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CM三维复合地基更合适。7、总结
 
  根据现场沉降监测数据,整个施工过程和竣工以后的沉降都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因此证明基础方案的选择是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同时从现场施工反馈的信息来看,施工工期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成本也是优于钻孔灌注桩。
 
  参考文献:
 
  [1]沙祥林.“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及在深圳的实践.第二届建筑结构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0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