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土勘察中的的地基处理相关思考

2015-07-10 92 0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国家,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资源,这也就注定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前,就必须对地质岩土进行有效的勘察,这是建筑施工之前的必要环节。本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在必要的时候要对地基进行恰当的处理。那么,提高地基的处理技术就是保证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关键。本文将会就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勘察所获得数据给建筑施工的参数设定和设计的可靠度提供重要依据,其在建筑质量与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勘察费用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导致勘察结果中夹杂着大量的主观数据,使得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大大降低。一方面可能导致基础设计过于保守从而增加施工成本,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基础设计安全度降低,给施工带来很多潜在威胁。
 
  二、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
 
  1、自身因素
 
  (1)地形地质。我国地域面积比较大,地形地貌复杂,造成地下岩土体空洞的分布形态、埋藏位置等基本信息变化较大,难以查清。
 
  (2)岩土物理性状参数。对于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性质特殊而又难以取到原状的岩土,如强风化的岩石、残积土等,经过取样,运输等环节,在实验室也很难确定其原始参数。
 
  2、外界因素
 
  (1)人员技术素质。相关人员专业性差,勘察结果可信度低,只进行室外数据的采集,对室内试验的检查和检验重视度、精准度不够。相关技术设备落后,功能比较单一,系统化的程度较低。
 
  (2)行业规范。部分勘察单位超资质承揽业务,压缩勘察成本,减少野外勘察、测试和实验的工作量,伪造原始资料,导致勘察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岩土体性质。勘察和设计行业缺乏交流,两个部门仅通过勘察报告相互连接,不能真正深入探讨地基基础的适应性,导致互相脱节。
 
  3、建筑工程岩土勘察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
 
  勘察人员是岩土勘察中的重要因素,其专业素养关系到勘察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专业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岩土勘察体系是否完备。因此,应该从各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相关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技术水平,加快工作效率。
 
  (2)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
 
  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工程不断出现,传统的勘察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应的一些先进设备被发明,比如以弹性波、电磁波等先进理论为基础发明的探测设备,其探测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信息更准确。
 
  (3)加强岩土勘察信息建设
 
  通过收集某地区一些相关建筑的勘察资料,导入专门的信息资料库,不仅为将来的建筑勘察提供相应的资料,避免某些勘察工作反复进行,节约资金和时间,而且对已有建筑物安全的评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4)勘察和设计做到整体性和统一性
 
  岩土勘察与设计是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有机整体,其一体化不仅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还从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工程资源的浪费以及人力资源的消耗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
 
  三、建筑工程常用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是合理科学的利用人工置换、夯实、挤密、排水、加筋等措施和方法,来改善建筑工程地基条件,以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地基压缩性能的提高。利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大建筑施工地地基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还能够减小因为塑性流动而造成剪切变形的风险。(2)加强地基的抗剪强度。地基抗剪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因此,为了减缓地基土的压力,减小因为地基剪切引起的破坏,必须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来加大地基的抗剪能力。(3)对地基的透水性进行改善。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有很大影响,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对地基的不利影响,保证地基土的不透水性。(4)增强地基的抗震能力。地震能够让地基中松散、饱和的粉细沙液化,因此,对于这类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止其发生,提高地基土的抗震性能。
 
  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属于一种对软基进行的浅层处理方法。其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碎石和填土。换填可采用人工方式,也可采用机器作为动力辅助。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固体坚硬物含量少的土层,如淤泥、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暗塘等。当换填深度超过1米时,为实现功能的最大化,需要加一层土工布等物质。这种换填方法能够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消除特殊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及冻胀作用,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
 
  2、砂石桩法
 
  这种方法对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比较有效,能够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地基的抗剪强度。当地基中含有大量的砂土、杂填土或粉土时,优先采用砂石桩法进行处理。在使用砂石桩法时,要分清地基的种类,在处理饱和的流塑地基前,要进行前期预压,在处理软弱地基前,要进行地基土的置换。当地基为饱和黏性土时,采用该方法进行置换,可使桩体和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3、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利用重物的击打力对地基土进行夯实,使得地面平整牢固。这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处理方法,能够提高碎石土、砂土、粉土等原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和抗震能力。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产生噪音及振动,在居民区及附近的区域或闹区中不宜采用,当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限制夯打时间。工程实践表明,当建筑物与夯击点之间距离大于15米时,一般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当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设置隔振沟对其进行相关保护。
 
  4、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为软基加固技术开拓了一种新方法,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工程、港口码头、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软土地基加固方面。其原理是利用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主剂,在地基深处就将软土和固化剂强行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增大地基变形模量、减小地基沉降。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水泥浆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冬期施工时,应注意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四、结束语
 
  如果要确保工程安全顺利的进行,就要重视对工程的岩土勘察,为工程提供准确的参数,满足设计、施工、监测的要求。地基处理技术是在考虑众多的地质因素的前提下,运用各种地基处理方式改善地基的工程特性,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变形,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建东.岩土勘察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煤炭技术.2013(03):89-90.
 
[2]常维静.岩土勘察中抽提水试验对渗透系数的确定[J].山西建筑.2011(16):123.
 
[3]何民华.浅谈城市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信息.2011(05):67.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