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着急并积极救楼市能否事与愿同?

2014-08-01 441 0

                 文/左传文



  房价下降、楼市下行,谁最着急?理论上,开发商应该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最着急的应该是开发商群体,但在本轮楼市的调整潮中,相
于开发商,人们看到地方政府在救市上表现得更着急、更主动、更积极

在实行了三年楼市限购令之后,如今多地陆续突破楼市限购令的束缚,楼市限购松绑正在多个地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715日,《常州日报》竟在头版头条刊文号召市民买房,被舆论评为“无节操”的救市。

20天之前,呼和浩特则成为全国第一个彻底放松楼市限购政策的城市。呼和浩特发文公布,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纳税、贷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

这一楼市新政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呼和浩特楼市限购政策实际上被取消了。

还有一些城市通过放宽购房对象等方式,来突破限购令。南宁市房管部门4月份出台新规,从2014425日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这即是说,可以在南宁购房的潜在客户增多了。

相对于公开发文,另外一些城市在松绑限购政策时,实施得更为隐蔽。72日,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就公开表示,为促进济南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济南市正研究现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进行调整的办法,待确定后实施。

79日,市场有消息传出,710日起,济南新房与二手房限购政策将全面放开,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济南买房都没有套数的限制。虽然没有明文下达,但710日后,济南购房确实已没有套数限制。据当地媒体报道,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统计数字显示, 710日至17日,新建住宅网签量为3307套,一周来的成交量比整个5月份还多出254套。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厦门已经取消对总价500万元以上房产买卖的限购政策,并在进一步加大取消限购范围、昆明、福州、南昌、西安也在暗中解除楼市限购令。

有媒体统计,2011年以来,共有40个左右的城市出台了楼市限购令。而今年除了京沪等一线城市之外,全国已有29个城市放松或取消楼市限购政策为了救市,这些地方政府或是松绑限购,或是下调契税,更有明确祭出“限降令”的。除上述城市外,城市都存在放松楼市限购的可能性。

最近年,楼市遭遇了两次幅度较大的调整,一次是2008年底、2009年初;一次是2014即今年2008底至2009,楼市遭受大幅度的房价下跌,当时开发商纷纷呼吁救市。今年,楼市再遇冷,着急救市的竟不是开发商,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救市之急何以甚于地产开发商?原因就在当今的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重。

有报道披露,查阅财政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数据发现,该数据在2013年为41250亿元,2012年为28517亿元,2008年则为10375亿元。

而同期,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在2013年为129143亿元,2012年为117210亿元,2008年仅为61330.35亿元。

也就是说,从2008年到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年时间翻了一番,而同期土地收入翻了两番,土地收入增速明显更快,土地收入与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比值从1:6增长为1:3

既然楼市在公共财政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占比,在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支柱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很难坐视房价持续低迷,自然如坐针毡,比开发商更加着急地要迫不及待

然而,地方政府积极出手救市,能事与愿同吗?窃以为未必。因为任何产业发展,都必须遵循经济规则,都要受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楼市发展也不例外。中国13亿人口,这个总需求量摆在这,现有所居的有多少,闲置的房子有多少(包括炒房囤房),每年新增人口和自然减员各多少,新建房又是多少,无论具体结构如何,总需求量已经决定了楼市的存量。在这个前提下,供不应求,就会涨价;供过于求,也会下跌,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市场调节规律,岂是你地方政府救市的事?

房价刚刚出现下调迹象,就频频传出地方政府“救市”的消息,这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违背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事实已经证明。政府干预房市的效果是“低效率”的,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目前,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救市,以行政手段干预房价,顾及民众的感受,一方面缺乏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经济与市场规律人为地漠视
 诚然,从政府监管角度而言,应当肯定政府确实具有调控职能,但当下楼市是否到了非调不可的地步?无疑,显然是这样为此,众多专家提出质疑。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常被提及,即房价在很高的时候,地方政府并未如此积极主动地限制涨价,那么,为何要在房价刚要下降的时候就要救市呢?
  对此,经济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总体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市场泡沫挤出,市场空间缩小,房地产业正经历一个变革的阵痛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市场进行自发调整,要比盲目救市更为重要。可见,地方政府为了维持其土地财政而盲目救市,不仅有可能事与愿违,更会因人为救市违背“市场决定论”而遭到经济规律的报复。

 

责任编辑:吴越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