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后建筑企业对新一轮改革存三大期待

2013-11-26 106 0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决定》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细化和深化,其内容对众多行业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其中,对强化市场决定性作用、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等内容的详细表述,将对建筑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建筑业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当前暴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建筑业该如何转型?《决定》对建筑业有怎样的指导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杨宝明,请他从宏观经济的层面对行业发展进行解析。

  “国”“民”较量值得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与以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同,《决定》首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专家指出,一个词的变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会更好地处理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也意味着未来在要素市场建设和对非公经济放开准入方面将有更多突破。

  对此,杨宝明认为,这对建筑业近几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他分析,当前在我国建筑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位置,相比而言,民营企业则较弱,且民营企业的表现与国企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这与市场经济的规律并不相符,如果市场成熟,民企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大的国有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对国有企业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会不会有调整?调整会不会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国资委会不会减持或退出?这些目前还都没有明确的方向,但此次改革可能是市场格局调整的机会。

  公平规则直指行业顽疾

  据了解,《决定》20次提及“公平”一词,引人瞩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高、难、精项目的建成彰显出我国建筑业的总体实力。但不可否认,我国建筑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杨宝明指出,本届政府强调市场化的作用,这对建筑业的市场管理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资质挂靠、不正当招投标、腐败等问题一直是建筑业的顽疾,也是建筑业改革进程推进慢的原因。“这些问题与政策层面不无关系,因为顶层设计的原因,文件中提到的真正的市场公平竞争在建筑业该如何体现给住建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杨宝明讲道。在文件的指引下,住建部会不会对建筑业的管理方式做出调整?建筑业的格局也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

  他分析道,一方面,政府对建筑业的干预手段较多,准入门槛设得也比较高。对于政府而言,完全可以在招投标制度、国企和民企的比例改造等方面更加公平化、市场化,减少相关干预。

  另一方面,就建筑企业本身而言,其创新、变革能力较弱。“市场经济可以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又作用于市场经济,他们是互相作用的。但现在建筑业的困境就是两方面都比较弱。”杨宝明讲道。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是,近些年建筑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市场环境较好,没有市场的倒逼,即使企业不改革也没有多大的危险。”他补充说。

  新型城镇化带来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今后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据悉,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而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我国的经济需要新型城镇化这样一个抓手来作为新的增长点。”杨宝明讲道。

  但以往推行的城镇化也面临不少困境,农民“被上楼”、城镇化疑似被房地产绑架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既利用新型城镇化作为增长点,又避免重复以前的问题,造成城镇化推高房价等难度较大,目前从顶层设计还看不出具体的方向。”杨宝明说。但城镇化将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是毋庸置疑的。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